在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股票融资的费用,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。他强调,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,抓好生态环境保护。
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专业人士,听听他们捕捉到了哪些机遇?如何破除未来发展的障碍,推动高质量发展?
环保产业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
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,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,坚守主业、做强实业,加强自主创新,转变发展方式,不断提高企业质量、效益和核心竞争力,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、培育新质生产力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多作贡献。
会议期间有6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发言,他们大多来自高科技企业,聚焦“科技创新型”这一关键词。
近年来,民营环保企业也在科技创新、智能化的道路上积极探索,并不断推出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。
“在膜材料研发领域,我们准备基于Deepseek平台开发小模型,帮助我们更科学合理地设计研究方案。以前可能需要做1000次实验,耗费一两年时间,现在利用AI技术,不仅可以直接废除一些不合理的实验,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实验,提高效率。”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(以下简称三达膜)总经理方富林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智能化布局。
展开剩余81%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,三达膜今年计划将AI应用嵌入业务系统,包括研发、市场、水务管理等方面。
作为一家专注于电力核心系统的工业软件高新技术企业,清大科越副总裁郭梦婕告诉记者:“我们通过这次会议感受到,现阶段正处于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期,在绿色转型与‘双碳’目标的背景下,会议明确提出支持新能源、智能电网技术应用,而清大科越的虚拟电厂调度、储能运营等业务将直接受益于政策补贴和示范项目倾斜。”
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速,企业能源成本管控需求激增。同时,高耗能行业面临碳排放约束,其能效优化解决方案 (如工业用户侧智能微网)需求增强,这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。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,借助会议传递的重要精神和信号,将共同推进国家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。
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CEO姜琦介绍,近年来,政府通过多项政策支持措施,如财政资金投入、税收优惠政策和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方式,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。“我们看到未来环保产业发展充满了机遇,民营企业有机会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。此外,国家对生态环境事业的大力支持,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。”
环保产业要避免低水平“内卷”,
要追求高质量发展
“过去几十年,基于我国城镇化红利,历经了‘大基建’时代,在‘水宽鱼大’的情况下,环保企业呈现过度茂盛的状态,供应商过多,但同质化竞争严重,企业质量参差不齐。不少企业仅仅是因为踩在风口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机会,但不代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。”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、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说。
他认为,当转型升级到来以后,民营环保企业需要推动科技创新,实现差异化竞争。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,能够“杀出圈”的民营环保企业是少数,大部分可能会被淘汰,但这是环保行业必然要经历的大浪淘沙、重新洗牌的过程。
三达膜就是一家得益于技术积淀成功拓展业务版图的企业。近年来,这家企业一直致力于深耕盐湖提锂技术。方富林介绍:“这方面的订单已经占到企业总订单量的60%。”
一家新材料企业将盐湖提锂业务做大做强,方富林认为这不是“转型”。他认为,这是膜技术应用行业的延伸,盐湖提锂也是膜材料的应用领域之一。“三达膜2016年开始研发相关技术,2021年才‘开花结果’。2024年,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,我们来自盐湖提锂的订单大增。过去的一些锂电池回收技术较为低效,现在我们可以把锂电池里面的锂、磷酸铁等精准回收,重新用作电池材料。提取碳酸锂——供给锂电池厂——对废弃锂电池中的锂进行回收,这种闭环的方式可有效缓解锂资源短缺问题。”
但是,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科技创新和赚快钱有时也不可兼得。
不久前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发展壮大长期资本、耐心资本。资本缺乏耐心,倾向于赚快钱,容易走向“内卷”,这是当前我国产业界存在的一种较为明显的现象。但专家认为,在以科技创新为主的产业升级中,需要耐心资本支持。如果没有耐心资本,很难有创新成果。
民营企业希望得到哪些支持?
破除哪些障碍?
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,“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,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,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。”“要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。”
采访中,民营环保企业普遍认为存在一定困难、希望得到支持的领域聚焦在应收账款、融资难融资贵和吸引人才等方面。
“下一步,我们准备加大研发创新的力度,今年会继续增加研发费用,计划比去年增长20%以上。这次会议提出解决企业应收账款,给我们很大的信心。我们27家污水处理厂的应收账款有数亿元,对我们的现金流有不小的影响,会影响研发资金的投入。如果能够推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,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。”方富林说。
薛涛认为,在很多行业,民企和国企在融资方面是不平等的,但是对生态环保行业而言,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更大,因为叠加了应收账款问题。
他说:“比如,在汽车、手机等行业,虽然同样是国企较民企更容易贷到款,但是不足以改变两者的竞争格局。因为这些消费品行业都是使用者、受益者付费。在消费者看来,你的产品好我就买你的,消费终端不存在欠款问题。但在生态环保行业这种基础设施领域,如果政府不付费或者需要企业垫资,就会带来相应的问题,导致国企、民企无法同台竞争。民营环保企业本身融资能力就比较弱,再加上账款拖欠问题,导致资金链压力非常大。不足够重视这一问题,整个环保行业会面临很大风险。”
姜琦说,长久以来,有些资本不会考虑投资民营企业,让一些创新型环保技术项目难以实现。“我们希望政府可以探索更多的融资方式,如风险投资支持、担保贷款等,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。”
另外,她认为,民营企业信用背书不足。与国企和央企相比,民营企业在市场上信任度较低。“这使得我们在项目合作和资金筹集中面临一定困难。我们认为,可以通过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、开展行业认证等方式,提升民营企业的信用背书。”
在吸引、留住人才方面,郭梦婕说,在未来发展中,希望地方政府 通过实施税务优化、户口指标合理配置、人才引进策略升级及项目资金政策支持的强化、业务协同五大策略,推动企业需求的有效满足,助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。
姜琦认为,环保行业技术要求高,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远超市场供应,希望加强校企合作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,以及引入更多的实习生和专业技术人才。
身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,民营经济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。“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民营企业的重视,这为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。我们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、绿色发展理念,力争发挥更大作用。” 姜琦说。
来源:中国环境股票融资的费用
发布于:北京市